彭煥郎老鄉長故居(陳泓元 攝)

(本刊報導) 「彭煥郎清寒獎助學金」設立、發放至今達五十餘年,是山城獎學金最長久的一個,彭老鄉長生前對新社的公共事務及建設,貢獻頗多,行事風格大公無私,最受新社老輩鄉民懷念。

彭煥郎生於民前十九年,原居石岡,後遷新社。幼年隨劉勤先生於梅子楓樹下,專攻四書五經、孔孟學說。兩年後,日本佔據台灣,在東勢公館設立公學校,他轉讀該校,由於天資聰穎,他以三年時間完成六年學業,此後全靠自修。十九歲任職糖廠,因能力強,很受器重,漸露頭角,先後擔任新社鄉協議員、新社鄉產業組合(農會前身)組合長(理事長)。

民國三十五年台灣光復,實施地方自治,彭煥郎被選為大台中縣參議員,適時政府計畫實施三七五地租、耕者有其田政策,他身為大地主卻在參議會極力主張儘快實施,並對自己的農田率先響應,以作示範。

不久,政府實施鄉鎮長民選,他當選第一、二屆鄉長,任內致力於地方建設,興建各村自來水設施、產業道路、橋梁、國校教室改建或增建,還促成新社農校設校。

當時,農林廳大南種苗繁殖場的農地代耕制度,不符政府土地政策且不利於農民,經他與長子彭聯喜(台中縣第一、二屆縣議員)及鄉民代表會極力奔走,歷經十年,政治始將千餘公頃農田,完全放領給農民。

令鄉民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兩任鄉長的薪水分文未取,每次領薪水時,均交待會計,轉發給貧苦鄉民,民國五十七年更捐贈二十萬元,作為獎助清寒學生基金,次年,為避免獎學金貶值,他又自掏腰包加上基金,興建「中興學舍」。宿舍除免費提供清寒學生居住外,多餘的房間,出租給遠來的老師及農校學生,所收租金全數作為獎學金,多年後雖因法規失去房舍,但獎學金仍持續發放。

民國六十五年,彭老鄉長不幸中風,臥病兩週即過世,嚴總統特頒「熱心公益」輓匾,長留後人追思。

他的孫子彭伯洲說:「祖父是個有遠見又熱心公共事務的人,生前就寫好遺囑,交待將中港路旁的土地捐給政府,以利公共建設,並捐款數十萬元給公益事業單位、團體。還在去世前幾年寫妥自傳,也為他精彩的一生,留下一個見證」。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