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吸引前副市長林依瑩全家移居偏遠和平區達觀部落的「博屋瑪實驗小學」,是於105年成立的全國第一所原住民實驗小學,校長比令‧亞布帶領全體教職員,不以升學為導向,而是回歸國小應培養的品德、文化語言、自信、創意,雖然工作量大幅增加,沒有寒暑假,但是在使命感的驅策下,這群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的付出,這種校風自然會引領有識者前往。

「博屋瑪實驗小學」的前身是民國38年創立的達觀國小,比令‧亞布校長幾經周折籌辦實驗小學成功後,舉辦學區居民與學生公投校名,結果改名為泰雅族語「博屋瑪」,含養育、興旺、傳承的意義。

目前學校有學生64位,九成是泰雅族,教師六成是原住民,學校課程安排,下午全是泰雅文化,每周10至12節課,上午每周課程國語7節、英語5節、數學5節、自然生活3節、科技2節。泰雅文化的教材,全由老師結合在地耆老、工藝師、學生家長、居民共同不斷研討訂定,往往需經過二、三年才能正式實施,這也是教師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原因。

學校每天都有戶外課程,從認識社區、部落,到附近山林田野都是他們的教室,老師與耆老帶著學生上山了解傳統狩獵、沿途植物,可食用的植物,有時就現採到溪邊野炊,也教學生如何以自製的器具捕魚,而種植小米從育苗到採收,是必修的課程。下午的學習,全部使用泰雅族語,因此,小孩說母語的流利程度比部落青壯年還要好,這讓部落的長輩感到欣慰,願意傾囊相授。而學生因為喜歡下午的課程,連帶影響上午學習專注力的提昇,學生個個成了愛上學的小孩,同時,學校老師費心改變教法,透過好玩有趣的課程設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年施測的TASA(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成績高於全國平均數,這讓國內不少學校前來參訪觀摩。

比令校長很注重學生自主創意的學習,以在地的素材,提出問題交給學生們思考,透過學生互助合作,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再從學生創作裡面指點那些可用。

比令校長說:「越在地,越國際」,他極力促成學生到國外參訪體驗及表現的機會,2017年應我國駐澳洲代表辦事處邀請出席「台灣日」活動,2018年應美國在台協會邀請到美國華府,2019年則是應英國牛津大學亞洲中心邀請。每次出國除表演泰雅族歌舞、口簧琴外,還讓小學生以英語介紹「博屋瑪」的特色與一般學校不同之處。

比令校長有感而發地說,所有群體工作,最困難的是「如何達成共識」而不是經費,這「博屋瑪」從無到有,到現在校務蒸蒸日上就是一例。他希望學校除了品德、自主創意、一般學科外,還要成為具有泰雅文化音樂、美術、舞蹈、傳統技藝的特色小學。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4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