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老家在石岡土牛、成長於新社福興、現居東勢、任教卓蘭國小的劉壽雄老師,唸高中時迷電影、玩樂器,考不上大學,先到台北餐廳端盤子兩年,再去服兵役,退伍後決心不再讓父母失望,到補習班日夜苦讀五個月,僥倖考取臺中師範學院音樂組,後再取得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碩士學位,擅長編曲及國樂器二胡、嗩吶、直笛,指導卓蘭國小參加合唱比賽、直笛比賽,成績優異。還在山城地區推廣二胡,也編寫客家歌謠,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令當初對他搖頭的親友,常以他的故事鼓勵不看好的年輕人,只要有心向上,永遠也不嫌遲。

劉壽雄老師回首半百人生,他最懷念在臺中二中高一國樂社時,二胡的啟蒙老師曾德森鄉親(國立藝專畢業的二胡演奏高手,在山城培養不少國樂學生),直到前年病逝,兩人始終保持亦師亦友的深厚感情。

讀高中時,劉老師對電影著迷,生活重心只有電影,他知道那邊可以買到最便宜的電影票,常趕場看電影,高中勉強畢業,進不了大學,到台北西餐廳當服務生兩年。服完兵役,痛下決心要考大學,進入補習班不分日夜苦讀。那一年報考臺中師範學院時,他幸運猜對多題不會的考題,加上學校合唱團缺男生,他得以低空錄取,主修鋼琴,副修聲樂。在參加學校「大漢國樂社」時,又因缺嗩吶手,學校公費讓他去跟名師學習,大學四年的音樂學習與臺中師範學院老師們的指導下,奠定他在國樂及合唱領域的良好基礎。

民國86年,劉壽雄老師分發到卓蘭國小,指導學生參加直笛合奏比賽,常獲特優。而指導學生參加客語歌謠競賽(後改名為「全國客家藝文競賽歌唱表演組」,合唱加表演),劉老師時常都是自己創作詞、曲參加比賽,學校資源有限,只能自製簡單道具、穿著上場。通常可以進入決賽的團隊,參加比賽都有歌唱、舞蹈兩位以上的指導老師,而劉老師從頭到尾全包。

劉老師印象深刻的是民國98年的比賽,中區(新竹至雲林)初賽,卓蘭國小以齊唱居然可以獲得特優,進入全國決賽,他趕忙編寫二部合唱,前奏還自創以客家弦鼓作為序曲,再進入山歌平板曲風。那一年的評審老師之一是新竹教育大學的楊佈光教授(知名音樂家楊兆禎教授的兒子),後來告訴劉老師,評審團是因為這項創作,把卓蘭國小的名次提升為全國第二名。

劉老師為推廣二胡樂器演奏,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利用晚上在東勢、卓蘭…等地指導社團或小團體,朋友認為來往奔波辛苦,他卻樂此不疲。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5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