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與文:管雅菁

刻有「仗義卹隣」四個字的牌坊,座落在石岡區梅子里豐勢路旁,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牌坊的由來,更不知道那墓地是埋葬著誰?從事地方文史工作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個故事在清道光年間就流傳下來了。

土牛劉屋在石岡是個大家族,來台第三代劉文進在土牛建立了老夥房,奠定家業,次子劉章職擔任樸仔籬堡的總理。

石岡往來東勢沒有橋樑通行,必需經大甲溪搭乘渡船,以前大甲溪的溪水非常湍急,在溪口渡船的船家非常多,收費也很不一致,任由船家喊價。

清道光13年(1833),某日有18名少女相約到東勢看戲,搭了渡船,沒想到船東竟然在船上調戲這群少女,造成船隻翻覆而死亡,地方上幾乎引起了械鬥,劉章職出面調停,才平息民眾的怒火,為了讓往來的民眾可以搭乘免費又安全的船隻,劉章職出面邀請羅桂芳、廖光祖等人地方士紳捐款,成立「義渡會」,募集的基金購置良田收租、僱用船東讓民眾免費渡河,堪稱東勢地區最早的慈善機構。

清廷正堂李廷壁特別頒發「仗義卹隣」的匾額,表彰他的義行,在土牛劉屋老夥房公廳(土牛客家文化館)還保有匾額,而日昭和7年(1932)東勢義渡會,在劉章職墓園立下「仗義卹隣」牌坊,墓園也有日昭和8年(1933)立下的義渡紀念碑、創立百週年讓大家知道當年劉章職的義行。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