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魯凱族青年駿宏的故事

(本刊報導)大部分的鄉親都知道居住山城地區的原住民多為泰雅族人,但除了泰雅族人外,山城這片土地還居住著許多的排灣和魯凱族人呢!其原因正是民國50~60年代,政府鼓勵民間參與造林,推動國有林租地造林政策,因當時造林極為辛苦,加上山城地區多以農業維生,因此使得造林工作人力短缺,因而往屏東、台東僱請原住民來中部山區進行造林工作,後來甚至攜家帶眷移民而落腳山城地區。

現年29歲魯凱族青年周駿宏,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根留東勢,外公參與造林做到領班退休,他在東勢出生,後來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國小國中是在潭子讀書,後考上東勢高工汽車修護科,才又開始回東勢居住。金融海嘯那年(1998),本來在豐田汽車擔任實習生的他,因聽說公司取消實習生入伍「留職停薪」制度而簽下志願役,至今仍服務於陸軍航空旅,閒暇之餘則在詒福里自己經營「里孤烙工坊」(里孤烙,魯凱族語雲豹的意思)。

周駿宏的「里孤烙工坊」

目前工坊主要經營項目是原住民刀具配件如藤編刀柄、鹿角刀柄、刀鞘、編織腰帶等手工製作,大多是受朋友下訂居多,而原住民刀則是委請東勢歷史悠久的丸云(連興利)鐵店製作。當時居中牽線的就是駿宏的外公劉火榮,他原本是造林領班,當時造林用的開山刀幾乎都是由丸云供應,十分耐用,於是駿宏請外公介紹認識丸云鐵店林錦煌,於是兩人三代原客情誼就此延續,由駿宏接單後提供刀型交給林錦煌打造,後續在由他製作相關配件。

 而問及為何有興趣從事手工製作原住民刀配件,他說,有一次前往象鼻部落,看到泰雅族人編織原住民刀腰帶,讓起想起以前曾祖父在他小時候,給他看自己做的魯凱族禮刀,

「阿祖當時還要叫我學著做,可惜他現在過世了,無法教我了。」

就因這個小時後的記憶,興起他學習傳統技藝的念頭,因此先是和泰雅族人學習弓織技術,再回到三地門到處拜師學習魯凱刀具配件的傳統工藝,

「想想,還真的謝謝這一路的師父們,不管是林錦煌還是泰雅魯凱的長輩們,他們都完全不藏私,把最好的刀和最好的技術傳承給我,而三地門的師父也跟我說,如果要真正的掌握刀,你就必須去學打鐵,可以再融入自己的創作,如果東勢的打鐵師父這麼支持你,有機會你就去拜師!」

因此他表示,如果有時間,想去和林錦煌學習打鐵。 

「到目前為止,我還蠻有天份的喔,不管是弓織還是其他工藝,我都一下子都學會基礎,讓我可以同時兼顧工作還有工藝,可以學習後,慢慢在家裡自己摸索。」

他表示也許自己有曾祖父在天上幫忙,還有身上流著魯凱工藝的DNA,才能讓他可以向東勢客家、象鼻泰雅、三地門魯凱的師父們學習,雖然目前因手工製作所以目前評估還無法賴以維生,但看見長輩們的期待,他想無論如何都要承接起這份情誼,讓他們的手藝可以延續下去!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