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新社乾菇產業約佔台灣市場百分六十,是全台最大產地,然而,卻隱藏著許多法規面的問題,尤其氣候極端變化,傳統以錏管與茅竹搭建的菇寮,並不足以因應氣候變遷,也讓新社香菇產業面臨嚴重威脅,新社青農提出諸多建言,盼公部門相關單位可以統合單一窗口,協助新社菇農永續發展。

1345期報導新社青農,以科學數據解決氣候變遷導致太空包短收問題,其核心問題在於暖化與二氧化碳溫室效應、颱風等極端氣候,所導致微氣候變化使得太空包短收、損失,又或是近年來颱風導致新社地區開始淹水,面臨這些問題,菇農勢必要以C鋼或RC鋼骨搭建現代化菇寮並加高高度因應。然而,根據《農業發展條例》8-1規定,只要農業設施得以免申請建照與使用執照(建使照),但其但書為申請通過法定容許,現行法規規定容許農業設施面積在四十五平方公尺以下,且屬一層樓之建築者,以及,已興建有固定基礎之農業設施,面積在二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下而無安全顧慮者,得免申請建築執照,而這些容許規定,卻在菇農朝向現代化發展或轉型時,逐漸浮出檯面,外加軍方航道限制,使得農民並不敢貿然投資改善,勢必影響整個菇菌產業轉型以及產業優勢。

而上述問題,還只能算是影響新社菇菌產業的冰山一角,它不只影響生產端,連品牌通路端也影響深遠,新社青農表示,為了希望可以把菇菌產品推向國際,以企業化經營,則場域或農場除了建使照外,更牽扯到營利事業登記的問題,而這所謂的「三照」則是國際貿易最基本要求,當無法解決時,新社菌菇產業可說是面臨龍困淺灘的局面,當然勢必影響後續發展,影響未來青年返鄉,而青農進一步表示,他們接手家裡菇菌產業,才發現這個產業最大特性就是可以計畫性生產,所以若能解決菇寮現代化問題,營造計畫性生產環境,以及配合農企化,將可使整個產業升級,而且目前香菇,因為生長週期長,並還沒有廠商導入計劃性生產,全台最大香菇產地的新社可說有其優勢,若錯失國際化接單契機,可說十分可惜,因此相關法規措施,亟待公部門協助。

新社青農強調,光是要解決現代化菇社合法問題,主管機關不單只是農業局而已,更包含水利局、水保局、都發局等局處,牽涉相關法律層面也很廣泛,各局處因業務關係,大多只熟悉自己局處的法規,因此也導致合法申請時程與複雜度,對於要忙於農事又要研究相關法規的青農,可說十分辛苦,因此他們期盼市政府以農業局作為單一便民窗口,相關局處配合的橫向溝通機制,才能使得新社菌菇產業轉型更快、更有競爭力。

此外,今年五月,台中市政府辦理山坡地解編送中央審核,主要以外埔、大甲、大肚、烏日及沙鹿為主,新社台地並未納入,他們期望市府儘速將新社納入通盤檢討,推動第二階段解編範圍,才能促進整個菌菇產業永續發展。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