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東勢明正里青年劉維振,為了家庭及健康,放棄在外月入30萬元的服飾批發行銷,返鄉務農,農務之餘又發揮他的專長,拓展水果的市場。他認為山城青農應聯合發揮各自強項,推動產銷分工合作,提昇產業,增加收入。

41歲的劉維振,翻開他的工作履歷,發現其實就像他個性一樣穩重︰學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廚師一做就是5年,直到長期職業病肌腱炎,他才轉換跑道;第二份工作則是做了11年的服飾批發,然後就回鄉務農至今。

維振說起服飾批發︰「當時業界只要聽到我們要去某鄉鎮,大概就知道準備要沒生意了。」他得意地說。原來結束廚師工作養病同時,剛好一位明正里大哥得知他工作很有定性,加上有著東勢客家草根又熱情的個性,於是邀請他一起打拼大型服飾特賣會事業,鼎盛時期全台灣12家店面,全都是他一手包辦業務與尋點工作,除了每月收入可達台幣30萬,短短時間內就在大里置產。

然而高薪的背後,卻有著相對的辛苦,他說︰「我平均每個月環島台灣一次,跟時間賽跑。」原來所謂的服飾特賣會,主打賣點就是在某地區限時限量販售,並沒有固定的營業地,因此身為業務的他,不只要管理12間店員工及處理銷售、供貨等問題,還要在安置好新賣場後,短短三天內,就必須同時找好下一個特賣會地點,然後在前往下一間店,重複上述的工作,因此平均30~40天,他就得跑完全台灣12個點,等於約一個月就得環台千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台灣島內游牧民族,而這樣的日子,一眨眼就做了11年。

他說裡頭最辛苦的,反而不是「展店」,他說︰「展店工作久了,就會有一套固定的SOP(標準流程),而唯一千變萬化的,就是同時要在短短三天內找下個『紮營點』,找的點不好就可能虧本,而找到合適的點又得和屋主和地主消磨,說服對方短租。」等於每幾天就得評估賣場商機,並且迅速談妥,他表示曾經為了一個賣場,除了休息時間都耗在和地主談短租條件,拿出誠意與三寸不爛之舌感動地主,此外,這行業「換點」,並非是只是單純移營到隔壁鄉鎮,而是要以區域經濟作為考量重點,例如山城區可能在東勢舉辦一個月特賣會後,就不會再選擇附近區域,而必須移師屯區或海線找下個月販售點,談妥後馬上到下個店,工作辛苦可想而知。

而他說這之中,最感謝的就是太太陳婷婷的體諒,獨自照顧小孩,讓他可以在外專心衝刺事業,然而就當小孩逐漸長大,每次回家發現女兒對他反應陌生,甚至會懼怕他這位「外人」,讓他有了倦鳥歸巢的動念,但難捨打下的事業,與重新轉換跑道困難,讓他當時很難抉擇,就在同時,他的身體也開始發生了警訊,不分晝夜工作飲食不定與壓力之下,年紀輕輕血糖就難以控制,同時也不斷在身上長帶狀皰疹(皮蛇)。此時,貼心的太太就主動支持他返鄉,接下家裡茂谷果園。

他們夫妻倆重新學習,並再租下老一輩的果園,除了茂谷外,還有椪柑,目前總共有2甲多的農地。而問他作物單一栽培面積大,會不會擔心這幾年茂谷價格每況愈下,他笑說,其實當他知道大陸地區已經有茂谷柑,就大概知道茂谷面臨很大的威脅,但他仍認為明正里是最優質的茂谷產區,市場上也會有差異化,而這就像他原先做的服飾批發一樣,大家都有貨情形下面對競爭,他發揮了多年累積的業務能力,不只販售自家的柑橘,也同時在其他時令,在臉書「阿爸的柑橘園」,販售起其他認識果農的水果,像是卓蘭溫室蕃茄、高雄溫室無毒阿露絲哈密瓜、桑椹汁、玉荷包荔枝、苗栗銅鑼的無毒黃金杭菊花、蜜棗乾、台南的芒果、屏東的蓮霧、雲林水果玉米…等,這些都是他服飾業務全台跑透透,和各地朋友嚴選出來的好風味,當然,也是他的部份業外收入。

而目前他也得知山城區青農和返青,目前正逐漸凝聚共識,希望透過各自的強項,建立起山城區地方品牌而努力,他強調他和老婆很樂意協助,甚至提供相關業務銷售經驗,他認為,農業不應該是單打獨鬥,而是整個產銷發揮各自強項,甚至結合加工或服務業,讓農業可以分工精緻化,才能使產業升級,彼此共好!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