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莉.

石圍墻位於東勢角的西北部、埤頭山之東,原屬翁仔社所額管之地,今稱石城,相傳清嘉慶7年(1802),客籍先民林時獻、林時明、詹阿業、劉阿成、張阿印等5人合股開墾石圍墻,在今泰興里3、4鄰一帶設隘拓墾,周圍築石為牆,以禦原住民的來襲侵犯,故名「石圍墻」;有關石圍墻地名的來源另有一則說法:相傳清乾隆12年(1747),漳州人張天賜奉令至石圍墻任和番通事,在今泰興里石城街濟陽堂江屋伙房位址(石圍墻的發祥地)築屋居住,周圍砌石為牆,以防禦原住民的侵入,石圍墻因而得名。

石圍墻遺跡係指泰興里彭城堂劉屋伙房昔日的外圍牆,位於泰興里尾屋伯公祠東南方,以大甲溪(河)卵石堆砌而成,劉屋伙房位於石城街南側與大甲溪北岸之間,劉屋伙房南側近大甲溪堤防岸邊,是石圍墻昔日的舊道路,今日之石城街是後來才開闢的新道路;泰興里濟陽堂江屋是石圍墻的發祥地,位於石圍墻遺跡的西北方,該伙房原亦有卵石堆砌成的外圍牆,今已拆除。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