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石岡青年林柏睿退伍後,留在家鄉務農,他所種植的柑橘,獲得100年臺中市「優質椪柑果品評鑑」個人組第二名,四年後並獲選第一屆青年加農,持續精進水果栽種技術,而現在,他另一個身份是石岡區第一任石岡青農聯誼會長,將所學經驗分享給其他會員。

種植柑橘類的農友都知道,它的栽種技術,從病蟲害防治、施肥、剪枝…都需要植物生理學、病理學知識,而柏睿可以在退伍後第二年,就獲得優質椪柑果品肯定,則可說成功並非偶然。他表示,早在國小五六年級,一放學回家就騎著腳踏車,到家裡柑橘園協助爺爺奶奶從事農忙,因此他們家柑橘園可說已傳承了三代,積累了數十年的柑橘栽種技術,獲獎可說是三代人一起共同努力的結果。

此外,除了傳承技術,他自己也與時俱進,透過父親的人脈,當遇到了栽培困難,邀請農試所、農改場的專家到果園現勘,直接從農業專家身上獲得新知,他說︰「像是前農試所嘉義分所徐信次主任、茂谷王許博邦都是我爸的好朋友,所以遇到難解問題,都可以向他們請教現勘,了解問題所在。」而他自己也不辭辛勞,一聽到有興趣的課程,就從石岡前往嘉義所或農業局開辦的「農民大學堂」上課。在有了基礎之後,更把課程著重在行銷上,例如參加「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系統」,除了可以學習用藥安全、導入QR Code二維條碼科技外,更可建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心度。

2015年,他獲選成為農業局第一屆「青年加農」,依照志願分發到位於石岡區的前輩賴永進的梨子園實習。他表示,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對於水果,可說是隔果品就要重練了,但一年下來,使他更認識植物生理外,也讓他意外多了「避險互助」的生意,原來,每當農忙時,農業人力不足的情形下,他就會和農友以學習的技術作人力互補,互相協助彼此的果園農事。

目前他與父親除了栽種椪柑外,也逐漸將主力分散到酪梨上,而通路上也和他們家傳統一樣,三代同堂,大致可分為︰祖父多年經營台北拍賣市場的通路,父親的直銷、跟農會配合的ISO、吉園圃通路,以及自己導入科技的臉書LINE社群,三代不同形式通路並進。

林柏睿說,會種植酪梨,是因為目前酪梨經濟加值最高,而且通路獲利一反大家認知,行口價格遠高於直銷價格,而這個現象代表酪梨正在起步階段,國人還無法了解如何食用酪梨,但以行口需求來看,只要針對酪梨料理進行推廣,讓它進入台灣家庭之中,那激起的經濟效益將十分龐大。但他也表示,雖然酪梨前景看好,但也必須居安思危,以往大家搶種就是風險,因此,雖然目前行口價格不錯,但他已經透過社群、臉書,推廣酪梨,趁此機會先培養直銷通路客人,因此,雖然目前直銷價格較行口低,但只要網路客人下訂,他仍會出貨增加客戶黏著度。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