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陶藝家陳炳廷滿臉笑容,說起話來又十分草根、靦腆的他,很難想像他曾獲「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最高獎項,而他的作品在大陸市場流通,甚至已經高達人民幣50萬元以上。

八年前從龍井移居東勢的陳炳廷,因海線從事陶業的人多,為了避免同行相忌,本來就想找其他地方定居創作,初到東勢時,一路受到東勢鄉親何朝宗兄弟、詹德欽老師等人的熱心幫忙,甚至幫他尋找工作坊,到了東勢後,發現空氣好又慢活,而人文方面更是讓他印象深刻,有一次開車在路上,發現老人家開著代步車在路中間,後面造成車龍,但卻沒有人會按喇叭或顯得不耐煩,感受到這片土地的人應該十分和善,因此選擇東勢作為他可以專心創作的工作坊。

初期,他慢慢發現積蓄越來越少,一路苦撐,「創作真的不能當飯吃,哈哈哈!」,他大笑說,後來獨具慧眼的東勢鄉親詹德欽老師看不下去,除了向他購買作品外,也一直義務充當他的「經紀人」,介紹喜愛工藝的朋友給他,讓他有更多時間可以專心創作,同時也鼓勵他報名參賽,自2012年開始,次年就獲得台灣工藝殿堂最高獎項,之後更是大小獎與邀展不斷。前年,葫蘆墩文化中心為他出版專書《手擠坏乾坤─陳炳廷陶藝專輯》,成為當代手擠坏大師。

關於他的陶藝創作特色,除了堅持利用不同的釉色來呈現作品的立體感與光線變化外,他也強調作品實際線條變化,以及因應線條而在力學上平衡的美感,像是獲得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一等獎的作品《沙漠風》,以手擠坏成形後,再以1235度高溫還原燒技法,呈現大漠荒原上吹起的沙丘,有飽滿圓弧曲度,更有沙漠風暴切割沙丘的刀鋒線條,他並在陶土中加入熟料砂,使作品表面肌理赭紅粗曠,像極了炙熱陽光灑在沙脊上,所呈現的明暗虛實,完整表達出堆沙、風力和光影的多種層次美。

而這種「一體多面」也成為他的創作獨特風格,實際作品在不同角度觀賞,也都能呈現出不同的層次美,而當時為了表現沙漠風情,他還在獲選時,在作品底座放了一小撮沙,當時評審甚至以為他為了呈現這種多層次,無法讓作品克服平衡,質疑他放了沙,而直到他移開沙後,作品依然屹立不搖,讓所有評審嘖嘖稱奇,因為多層次不規則立體線條創作,會使得整個作品難以平衡擺置,而他卻完美利用力學,撐起了多層美感的創作,穩如泰山,獲得歷年來該獎項的最高分,而且遠高於二等獎分數。

另一個原因,創作並非是具象化的形體,而是在不同光線與角度,讓人依照心境有許多不同觀感,饒富趣味,也成為他得獎主要的原因之一,「買我的作品其實很划算啦,你看,買回去之後,你還可以隨著心情變換作品角度,又會讓人以為是不同的作品。」他一說完,又引來大家的笑聲,也讓人在輕鬆談話之餘,可以了解他作品的「一體多面」識別度。

他說,東勢不只是他創作的好地方,土地黏、人情濃,也讓他逐漸有了「信仰」,尤其是位於工作室附近的土地公廟,他說︰「我每次因為專注創作,有時警覺家裡是否還有錢可以生活,又沒有客人上門時,他早上就去土地公廟拜拜,祈求解決經濟問題,說也奇怪,早上拜完,下午突然就有好多客人前來看他作品並購買。」他一直覺得是土地公希望他可以留在東勢繼續專注他的陶藝。像是獲得一等獎也是,在送件前有位朋友開玩笑地跟他說︰「你作品不要送了,送了也不會得獎。」當時他不服氣地說自己一定會得獎,結果大話說在前頭,而且又是台灣最高工藝獎項,於是也同樣心虛去問土地公,從佳作、三等、二等獎一路都問不到筊,直到一等獎馬上就聖筊,他仍是擔心,再次詢問也是一樣的結果,也果不其然,不久主辦單位就打電話來,請他準備得獎感言。

而鄉親如果想要看陳炳廷陶藝作品,即日起到5月26日止,不妨到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觀賞台中市客委會「巧聖仙師文化祭 ─ 匠寮文化工藝展」,值得您放慢腳步,以不同角度細細品嚐他的作品,而除了陳炳廷作品外,現場也展示包含竹藝、木藝、石雕、藤編等約50件工藝作品。

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一等獎 陳炳廷作品《沙漠風》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