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一想到可以以有機栽種水果種類,應該很少人會把病蟲害多的柑橘列入清單,而位於東勢勢林街打鐵坑趙屋的「振東柑園」就是少數之一,返鄉青農趙子維祖孫三代一起打造有機柑園。

子維說,從爺爺趙世通開始,他們在此栽種橘子超過一甲子,自2008年開始,退休的父母趙令熙與陳亭君就開始將柑橘園改以有機栽培,當時媒體還以「傻瓜兩個半」報導祖父和父母三人。而原本在神腦公司賣手機的子維,看著年邁的「傻瓜」們依然保持對土地的熱情,加上考慮自己成家後,想要給孩子接觸自然的環境,與妻子討論後,兩年多前決定加入爺爺和父母的行列,起初,爺爺雖然口中不太鼓勵他回家,心想:「怎連年紀輕輕剛成家的他都開始犯『傻』了呢?」

然而,祖父也展現他體貼的一面,提醒剛返鄉的他如何照顧家裡的橘子,高齡88歲的祖父,甚至仍然下田協助農忙勞動,子維說︰「我很感謝爺爺、父母,十年下來,除了以不斷累積有機栽培柑橘的技術傳授給他外,多年相關的農業設施的投資,對於接手的他可以減少許多的投資壓力,讓他可以有更多時間,把年輕人的想法融入這片有機果園中。」

返鄉已經兩年多的他,直到現在都謙稱自己是「實習生」,不只和「傻瓜兩個半」學習,他更積極參與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與臺中市東勢區產業文化發展協會的事務,他說:「其實農忙已經很累人了,可是,像是合作社,除了我以外,最年輕的前輩都大我差不多20歲了,看著這些團體前輩依然努力,不吝分享更多產業知識,真的令我十分佩服!」,於是,他以實習生的心態,協助兩個團體的臉書專業經營,並開始協助資料數位化,希望在這個過程之中,讓世代一起同心,更希望一起共創屬於山城產業品牌,他強調,父執輩其實都為我們打了很好的基礎,只要年輕人創新的想法與做法融合,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團結同心的「山城隊」,推動品牌化是指日可待的。

而這位和善的實習生說,自從他返鄉以來,生活天天可說是「實驗人生」,像是有機柑橘栽種不易,為了將低風險實施作物多樣化,除了混種同是芸香科的柚子、檸檬外,還包含了酪梨、枇杷、咖啡、澳洲茶樹等,實驗作物間是否可以共生與土地共好,嘗試找到最友善方式,找到最好的收成。他說:「只是這些實驗,最需要的成本就是時間,所以前輩的指導和建議,也是實習生最好取經的對象了。」

而他也把「實驗」觸角伸向了二級加工產業,他表示,有機產品十分難得,因此更不能浪費,即便是次級品甚至是橘子皮,在他眼中可說都是寶,於是,除了產季鮮果販售外,他和家人更開發橘子果醬、橘子軟糖、橘子洗碗精、茶樹精油、手工香皂、純露…產品,他哈哈大笑地說,不過,開發這麼多,其實也還都是處於實驗階段,因為有機栽培,無可避免的蟲害仍是最大的威脅,直接衝擊當年度的收成,也影響這些實驗加工產品供貨穩定性,但他很開心地說,至少目前這些少量副產品供不應求,代表著市場測試是成功的,只要未來實驗做出有機耕作的經濟規模,他相信這些實驗性副產品將是自己永續發展有機事業很重要的根基。

當問他返鄉會不會孤單寂寞,他說實習生人生,積極參與地方事務,其實一點也不無聊,大家一同齊心打拼、取暖、交流,返鄉其實是多采多姿!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