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111年金曲獎頒獎典禮,7月1日晚間在高雄舉行,今年三月病逝的山城名音樂人邱晨,榮獲特別貢獻獎,由其妻楊麗琴代表接受頒獎。
主辦單位文化部影視局表示,得獎的事蹟有 三:
在音樂貢獻方面,邱晨先為校園民歌貢獻豐富曲目為人傳唱至今,而後又反思其民歌的內涵,關注到本土語言在民歌中缺席的問題,並改變其創作路線,引領華人打開搖滾音樂大門。這樣從未停止的多方嘗試,不是為了市場而改變,而由清晰的理念構成、與對社會現狀的反思所驅動,其為數眾多的作品跨越數個世代與曲風,多樣化的流行歌曲及致力於客家母語之創作,滋潤了臺灣不論流行或非主流的音樂文化。
在社會貢獻方面,邱晨以音樂為人民發聲、為底層請命,在〈特富野〉專輯的音樂內涵與製作故事中,可窺見其對弱勢族群溫柔的一面,一直與他們站在一起、陪伴著,歌曲中流露的不捨之情令人動容;而同時該專輯的製作,也樹立了報導音樂的新典範。
在母語復振與地方貢獻方面,邱晨在還我母語運動中參與策劃,與客家前輩站在第一線,竭力喚醒社會大眾的母語意識,挑戰體制,衝破方言禁忌,引領客家歌曲的創作風氣,而本身也於返鄉後致力於客家歌曲創作及演唱,並在九二一大地震後,發揮號召力量集結組織鄉里復振地方經濟,無私奉獻家鄉東勢。
邱晨的朋友都知道,他對家鄉東勢有深厚的感情,只要是家鄉的公共事務,他都義不容辭參與,在6、70年代,山城很少文化、藝術、音樂活動,山城週刊連續五年在暑假,結合返鄉大專青年、地方熱心人士及機關團體,舉辦四、五項活動,其中一項是「民謠民歌演唱會」,當時已成名的邱晨,每年都帶著幾位名歌手返鄉助陣,每次在東勢國小大禮堂都是大爆滿,要暫時拆下窗戶,才能讓在走廊的民眾也能觀賞。有一次活動辦完後,週刊接到一封在附近軍營當兵的觀眾投書寫著:這實在是一場成功且令人感動的演唱會,歌者沒有一分多餘的裝扮和做作,只有娓娓地傾洩出清新動人的音符,對一個遠離校園,身著軍衣的人,能有這個機會,在一個偏僻的山城,聽到這麼美妙的歌曲,使我不得不對您們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至上的敬意!
民國76年,山城一群熱心的年輕人成立「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邱晨不但加入,還譜曲寫了「美麗的大甲溪」作為會歌,這首歌與921大地震後寫下的「龍安橋之戀」,是他下半生回東勢定居後,最喜歡演唱的兩首歌曲。
921大地震後,邱晨與一群鄉內、鄉外的朋友,一起推動地方重建工作,其後成立「東勢愛鄉協進會」,由其妻協助家鄉婦女從事染布、製作特色衣服….等,近年來也協助新住民婦女。
前年底,山城週刊為地方公共建設,帶領兩部遊覽車鄉親,前往監察院陳情抗議,邱晨也一起北上,在監察院前的廣場,去年榮獲行政院客委會頒發客家貢獻獎的女詩人張芳慈鄉親,先朗誦「我們站在這裡」等兩首詩後,由邱晨接著講了一段對家鄉的期許,再演唱了「美麗的大甲溪」、「龍安橋之戀」,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的演唱,也是他為地方公共事務最後一次的付出,留給親朋好友無盡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