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莉.

東勢區南平里豐勢路384號與第二橫街32號交叉口之東北區域,在日大正6年(1917)時是「東勢角學校女子分校」,「東勢角學校」係東勢國民小學的前身;清光緒21年(1895)日本接收臺灣後,日明治29年(1896)的一年之間,日臺灣總督府在臺灣主要城市共設立14間「國語傳習所」,這裡的國語指的是日本語,並在其城市周圍各地,增設多間分教場,分教場即「分校」,國語傳習所是日明治29年到日明治31年,臺灣總督府於臺灣實施的基礎教育學制與場所,國語傳習所是後來的「公學校」的前身。

日明治31年4月12日,由臺中國語傳習所設立「東勢角分教場」於上新莊(今上新里)泰安宮,同年10月,正式成立東勢角學校,校址遷移至匠寮莊(今中寧里)巧聖仙師廟,日大正6年增設「女子分校」於第二橫街旁,至日大正10年,校名改為「東勢公學校」,日昭和13年(1938)新建校舍於今東勢國民小學現址(廣興里第五橫街1號),與原校舍跨圳毗連,女子公學校歸併合校,日昭和16年改稱為「東勢國民學校」。

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校名改為「東勢第一國民學校」,民國35年校舍集中於今東勢國民小學現址,東勢公學校光復前的畢業人數,共有6218人,昔日的「東勢角學校女子分校」已改建為住宅區。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