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倫.

臺灣糖業始於荷蘭統治時期,經過明鄭清治兩百多年,至日治時期才更具系統及規模。明治33年〈1900〉12月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並於高雄橋頭設立臺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場;明治35年6月14日,臺灣總督府發佈第5號律令「臺灣糖業獎勵規則」,始帶動了臺灣糖業的發展。

明治43年8月23日臺灣總督府報第3032號公告「川瀨周次製糖」開業,初期設場東勢,翌年 4月11日糖場轉移至土牛。為利原料運送,業者向總督府申請通過於土牛、新社間佈設輕便軌道,明治45年3月16日,土牛工場正式啟用,有別於舊式糖廍,其採用自動機械,每日可壓榨100噸蔗汁,列屬改良糖廍。

大正元年〈1912〉11月27日,川瀨製糖為「臺灣赤糖株式會社」收購,但連年甘蔗欠收,導致工場營運不佳,壓榨能力亦調降為80噸。大正5年8月1日,土牛場為「東洋製糖株式會社」併購,因原料供應穩定,隔年底增設一部壓榨機,壓榨能力提升至220噸〈同期的月眉工場壓榨能力為750噸〉,每年可生產赤糖約60萬斤。土牛工場於大正8年11月11日再度易主,為「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接收,然隨帝國製糖的經營重心轉移至新式工場,土牛場在大正10年6月22日公告廢止。

土牛製糖工場舊址位於今日石岡區德興里「新石社區」的一部份,其前身為眷村「敦惠莊」。工場因年代久遠,現場已無跡可尋,即使是八十歲以上的耆老,亦知之甚少,惟比對新舊地圖後知道,豐勢路77巷應是昔日工場聯絡軌道,以及和盛街、中和街、興社街…等路段,皆是過去的工場的原料軌道。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