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銘.

(編者按:東華國中莊雅涵主任,為了讓小孩就讀華德福教育系統的「東勢公辦民營十二年實驗學校」,一年前,全家移居東勢,她的感人心路歷程PO在山城的群組後,引起廣大迴響,紛紛轉傳,上萬人點閱,本期由與她合作校外教學的大茅埔調查團團長吳哲銘,寫出他對實驗教育的看法。)

上學期我們調查團和莊雅涵主任一起帶著小朋友,所以她的歷程,我真的很有感,但我想和大家分享上學期帶東華國中「老地名×老照片」課程,小朋友教我的一堂課。

在答應學校擔任這堂課外師,學期之初,學校有些老師就私底下跟我說:

選擇我這組的孩子是比較「有問題」的學生,要我海涵,還跟我說抱歉…

然而,也因為是外師的關係,想說在不影響他們正常學校情形下,利用放學後補課方式追趕進度,也因此有了了解孩子的開始,跟大家分享之中的幾個故事:

#01

每次補課,總是有個孩子無法來上課,也不曾在line群組回應。

那天,有來的孩子們說:「老師,就讓一直沒來的那個同學,期中報告當天罰站啦!」

我就跟他們說:

「來,把手伸出來,有誰的手指是一樣長的?沒有,對嗎?」

(他們點點頭)

所以天底下沒有天生的公平,而是要用體諒來平衡公平。

然後那隻最長?

(中指)

對,所以如果我對某個人比了中指,他很生氣,打了過來,怎麼辦?

(打回去或防禦)

嗯,是的,但即便要打回去,中指也要配合其他手指彎曲,才能變拳頭啊~

(點點頭)

而如果這時,小指又偏偏不聽話伸直,說它也要當一次老大,也要比,那整隻手不就廢了?

(點點頭)

我們大家其實就是手指,少了哪根,手就廢了,那位同學也許有苦衷,但是不是屬於同隻手的「手指夥伴」給你們去決定。

「老師,不對啦,那位同學是指甲,剪掉!」一位學生開玩笑地說。

「即便是指甲,它也保護過手指頭啊!對不對?」

(點點頭)

那個同學都沒來,也許他真的有事,但進到我們這組,就是團隊,更何況平時他一定也會幫你們吧!要剪掉他還是怎樣處理,我尊重你們決定,因為他和你們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你們一定知道他平時有沒有幫忙你們。

但老師沒教好他,是我的責任,所以我當天會陪他罰站!

(後來,我才發現那個孩子,因為住松鶴,放學都要帶讀成功國小的妹妹回家,因此無法參加補課。)

於是,當輪到他上台報告當天,我就跟著他一起站在台前,當著校長和師生的面和他說:「對不起,沒教會你,所以老師決定和你一起罰站!希望接下來還有半學期,我們一起努力!」

當然也向全部的人說了「比中指」的故事。

而故事還沒說完,我看到同組的孩子,一個個站起來,跑到台前和我們一起罰站。

當下,真的差點被他們惹哭…

#02

而放學補課,另一個孩子跟我說他不敢一個人到我們工作室,這要求一直讓我很納悶,直到後來一次,有位居民好奇進來工作室,想看看我們在上什麼課,我才知道原因:

原來那位居民,是孩子的鄰居,一看到那個孩子,就指著他罵,說他很笨,什麼都不會,但由於對方是長輩,我並沒有阻止,但也大概知道他不願一個人到工作室的原因。

而等長輩走了,我才跟他說:你才不笨,以繪畫而言,你簡直是天才!

他真的很愛繪畫,短短三五分鐘,他可以完成老照片的臨摹,而繪畫創作力也很強,當我買了一盒色鉛筆送他時,他眼睛都亮了。

然而,在傳統教育下,他成了「吸收不佳」的學生,也許從小被罵慣了,每次有人唸他,就只是傻笑,完全不回應,甚至感覺有點放棄自己。

到了學期末,他們成為這堂課,師生票選的第一名,由於莊主任認同導入新課綱類實驗教育模式,所以我真的對於實驗教育很有感,過去,我們以傳統教育「表面上」的公平,放棄了多少天才?

然後讓這些自我放棄的天才可能又成為未來天才的加害者?

這些故事,反而是他們給我的一堂課,真心希望大家支持實驗教育,讓他們可以在人生剛開始,對大人世界感到希望。

照片是他們的作品,從老照片繪畫認識自己的土地故事,然而,他們也把中指畫上去了,孩子們說,那個中指故事,是我們的團隊精神。

我其實當時很擔心他們因此被做文章,但他們竟然跟我說:老師,我前幾天看電視,說在澳洲,比讚的手勢,反而是鄙視的意思耶,不管,中指就是我們的精神,我們不怕!

手勢是符碼的一種,然而「中指」對於我們這組小朋友而言,它成為了團隊團結的象徵。

當他們期末時,每個和耆老訪談關於老地名的故事,他們不但侃侃而談,而且還詳細說明上述中指的論述。

文化一直是多元的,教育也是,真心希望實驗教育可以給他們更多的選擇!

另外,我也分享一下,我之前和許多支持養老村的長輩的小小看法:所謂的養老,是看護推著,還是您會希望孫子孩子們能陪在您身邊?

實驗教育有一塊很大的部分,就是以社區還有在地文化為基礎,去開發在地課程。社區耆老會是教材的養份,這次被他們訪談的老人家,沒有不被笑開懷的,這也不是長照很重要的一塊嗎?而誰說它是實驗教育,就不能讓耆老們陪伴孩子們的~

另外,我記得之前看過嚴長壽寫的書,裡頭他說宜蘭不老部落,把孩子們拉在身邊,釀造小米酒是泰雅族傳統文化,更是孩子們活生生的微生物與化學課。

這段內容,讓我想到東勢許多的醃漬,尤其是醢(給),一直以來我都一直納悶,裡頭的菌,到底是否對人體有益?如果它成為了孩子們的課程,也許會告訴我們答案,也也許,我們多了可以開發健康益菌保健食品的產業,當然,如果答案是相反的,至少我們也可盡量少吃,而這些其實都是密合著東勢主體文化的課程,我想光醃漬教育,很多答案,出國留學都未必得知,因為,那是東勢的文化,當然也會是我們自己產業的得力幫手。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