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2月21日榮獲教育部頒發111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的東勢旅北鄉親、前師大教授及師大附中校長蘇清守,是兩岸三地第一位將古漢語、國語、客語、閩南語統合比較的學者,一般只作國語─客語、國語─閩南語的本土語言單一對譯。蘇教授花費二十多年時間完成四本鉅著,現進行第五部撰寫。

老家在東勢隆興里的蘇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省教育廳視察、台中啟聰學校校長、師大附中校長、中國文化大學及師範大學教授,鄉親習慣稱呼他為「蘇校長」。

蘇教授已完成的四部都是約八百頁上下的大部頭著作,他以古漢語為源,今漢語為流,建構國、客、閩語縱橫交織的活動語詞網絡。第一部是「人生基本活動語詞彙釋─國、閩、客語對列通用」、第二部「人生社會活動語詞彙釋」、第三部「生計與自然活動語詞彙釋」、第四部「教育活動語詞彙譯」,目前進行的第五部是「心理活動語詞彙譯」。

蘇教授對家鄉東勢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回憶說:我出生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幼年時候,聽過日警說日語,村人唱日本歌,學童朗讀漢文,和尚道姑誦經唸咒,外來商販說閩南語或他種客語,而對這些語言腔調深感好奇、疑惑和有趣。但是父母親的教導、親友鄰居的交談,及至就讀小學寄宿外婆家,都說大埔腔客語。所謂語失而求諸野,我的母語環境非常單純,只有聽、說、學習當地道地的大埔腔客語。師範校院一向注重國語文,而我是四級師範畢業生(台中師範、台灣師大學、碩、博士學歷),從小學、中學一直教到大學研究所,所獲國語文的理論基礎和實務經驗還算堅實。至於閩南語則是長期和同學、同事、同道學習切磋而得,口語腔調雖不夠道地,但無礙語詞語音的探討。

他說:由於我不是國文系所本科出身,相關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等專門知能,只得靠苦學自修補強。撰寫期間,遇有疑難則多方詢問,並虛心請教文字學東吳大學許錟輝教授,閩南語師大姚榮松教授,海陸腔客語台北市教大古國順教授,四縣腔客語中央大學羅肇錦教授。他們都是文學博士、精通國語和本土語言的專家,為人又誠懇熱心,讓我獲益良多。內人也說大埔腔客語,她國文系畢業執教小學、擔任高職國文教師,我俩在家常常互相討論印證。他們都激勵並增進了我寫作的信心和勇氣。

高齡八十、身體仍然硬朗的蘇教授,學界譽稱他開創性的鉅著,理應榮獲「本國語文特殊貢獻獎」而不僅是「傑出本土語言貢獻獎」,他活到老,研究、著作到老,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典範。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2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