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銘採訪

() 洋裁業

東勢裁縫業可以說是台灣的翹楚,原因是早期林業發展到香蕉產業再到中橫開發,加上台灣早期沒有成衣工廠,移民社會的東勢可以說匯集大江南北各路人馬,所需要的「時尚」當然也讓裁縫業不斷精進,甚至內衣內褲都有人訂做。

東勢以前最有名的兩家裁縫店,早期是さくら裁縫店(櫻花裁縫)以及後期的美光社,兩者是叔姪關係,而美光社更青出於藍。

而東勢裁縫,以女裝多於男性西裝居多,其原因是東勢是林業商人、梨山開墾、中橫開發的重要驛站,所以旅社特別多,茶室等特種行業因應而生,這些外來的特種行業女子都需要華麗女裝吸引客人,因此有很大宗的商機是來自這些女子,甚至那時常有各種恩客帶著女伴來訂製衣服。

此外,每年元旦前後,也是訂製女裝的大宗,客群多是梨山方面收完租金的原住民,他們剛好收完租金趁著過新年,整群整群下山到東勢製作多套衣服,每每都不殺價,經濟條件也比客家人好,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店裡的試衣間也是廁所,曾經在原住民婦女如廁後,在垃圾桶撿到兩張百元大鈔(當時最大幣值就是100元,當時一碗麵價格還不到5元),可見當時原住民生活富裕;此外,也因為當時東勢產業蓬勃,有許多的歌仔戲、布袋戲、歌舞團進來東勢,交通不變得關係通常一連演出幾天,因此這些戲子大多會呼朋引伴,再進來第一天打點好後,就馬上訂製衣服,等演出結束,就將酬勞付清帶著新衣服回家,當然,有時也會服務他們收點小錢為他修補戲服。

而在農曆前後,印象裡通常都是要到年初一早上才能休息,因為有許多民眾訂製新衣準備過年時候穿,而其中最特別的族群是外省籍太太或官夫人訂製旗袍,因為製作旗袍布料要好、工要細才能展現婀娜多姿的身材,所以雖然很多工序但也是利潤最好的;此外,當時並沒有什麼薄來品牌的衣物,大家的認定最好的就是訂製的男女裝,硬要說品牌,頂多就是從日本帶回來的成衣,往往帶回台灣後不合身,也需要裁縫店修改。

而在小月時,則是開設「裁縫養成班或補習班」,其原因是以前男尊女卑的關係,所以都認定女孩最好的一技之長就是裁縫,更是出嫁時最大的「籌碼」,因此常常「開班」教授未出嫁女孩裁縫,中秋節前後收到徒弟贈送的月餅可以疊到近人高,盛況可見一斑。而這些學習的女紅徒弟,也在成為日後家庭代工協助玩具工廠縫製填充娃娃、高接梨套袋貼補家用最主要的生力軍。

東勢裁縫業是在成衣工廠大量出現後,才逐漸沒落,大量成衣進入東勢,因應而生的是南北百貨業,早期因貨量不穩定還可以靠修改成衣度日,但隨著各種衣服尺寸穩定後,才完全退出東勢日常生活行業。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