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說起客家醃漬,對於經營「東勢阿嬤」的林玉娟而言,不單單只是商品,而是裝載著生活智慧、回憶還有思鄉的時空列車。
原先一開始,她只是單純想著把母親的醃漬的好手藝重新包裝,把媽媽的味道帶到市場,讓全家人可以賴以維生。然而,當諾大的日曬埕擺滿各式醃漬食材時,就成了街坊鄰居婆婆媽媽搭嘴鼓話題的來源︰
「你們怎麼這樣做,我們家的作法是…」
「你看那個芋荷莖,以前我媽媽都拿它來煮排骨湯…」
「欸,看到你們晒蕃薯籤,就想到以前拿蕃薯籤餵豬的生活,現在它卻成為代表健康的食品,想想,原來以前豬吃的比我們人還健康。」
原來,簡單的客家醃漬,充滿著客家日常生活的記憶,也成為在地醃漬知識的練習場,可說是最意外的收穫,也因此得到更多客家長輩更多料理方式,與傳統醃漬法的祕笈,讓她可以不斷開發許多手作體驗、產品。所以,與其說東勢阿嬤是商店,倒不如形容她是生活智慧實踐「人情」與「味」的人情味場域。
她表示,不只製作過程充滿人與人的互動,販售過程中也同樣有趣,透過產品與人們交流,得知他們的故事,也豐富自己的生活。像是有些客戶一次買很多,她就知道他們大概是要出遠門或是寄給海外的親友,因為唯有客家滷鹹淡,可以把家鄉的味道與陽光,帶到世界各地,讓海外打拼的人們,透過味蕾思念家鄉;而也有許多年輕人,買她的產品的原因,是來自「想到以前阿嬤也在做醃漬的畫面,或者聞到了記憶中媽媽的味道」,雖然不懂料理,卻仍不斷回購這些醃漬食材,利用舌尖的記憶,自己慢慢摸索,找回屬於自己兒時記憶的味道。
除了製作產品外,她也樂於不藏私教導學生手作,「這些都是我們老人家的傳統生活智慧,有人繼續傳承,才能維持我們客庄原有的日常生活。」一個個不起眼的客家滷鹹淡,卻是許多食物的基底,像是大菜(芥菜)能做淡乾、鹹菜乾、酸菜…,才有肥湯、鹹菜乾肉丸、酸菜肚片…等料理,而再往前延伸,這些肉類食物,又都往往是祭拜時的祭品,也許現代生活,祭祀或王爺生日熱鬧的氛圍降低了,但人們卻因為美食,也才能連結自己的信仰。
在通路方面,玉娟表示,目前固定的通路,只有在東勢哈佛書局中販售,其他大部份,都來自於客人下訂,「雖然滷鹹淡可以長久販售,但是我們在產季時,客人就會下訂,往往就完售了。」舉凡菜脯、筍乾、醬筍…都成為產季限定商品,目前唯一可以常態供貨的,也就只有一年四季都可採收的檸檬製作的日曬檸檬乾,研發到現在,東勢阿嬤的檸檬乾外型有別於坊間看到褐化的產品,他們家的檸檬乾像極了美味的魷魚絲,連她都開玩笑地說:「這是山上魷魚絲啦!」
當問她每年製作當季滷鹹淡會不會很累,她笑說︰「其實每次的製作都感覺自己是第一次學習」,原來,滷鹹淡和水果一樣,也隨著天氣必須不斷地調整,它本身就是時間與天候的醞釀,要隨著天氣維持產品品質,需要功力,每一年都是新的學習,所以不管每年各項醃漬品訂單多寡,她都必須要製作,才能熟悉與練習,而這之中,其實她也曾經想改變工法,但是一再嘗試,讓她覺得傳統製作工法仍是好吃的秘訣,「像是鹹菜製作,需要有重物去壓,那時我們想用水桶裝水取代大石頭壓,方便之外也比較統一標準製作流程,但我可以跟大家說,比照下來,大石頭壓的鹹菜,它的『古早味』是其他作法所無法代替的!」
簡單的客家漬物,就如同電影《總舖師》裡,憨人師說的︰「沒有那個古早心,怎麼做出那個古早味?」而這份心,卻早已帶著大家穿越傳統與現代、回憶與思念,旅行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