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正.

(編者按:東勢較早返鄉青年謝文正,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因家學地理風水淵源,結合科技以空拍來解說,引起學界重視,此次以山城地理風水為例,系列談客家的龍神信仰。) 

台灣目前可知有龍神信仰的族群包括了客家人與原住民族,他們都將龍神視為自己村社的守護神,而客家人更進一步希望龍神也是自己家族的守護神。要將後山龍神請到地方公廟或各自家族祠堂裡祀奉,這需要一個儀式,客家人稱為「安龍神」,也就是道家「牽龍入宅」科儀。

「牽龍入宅」科儀大多出現在建物落成之時,以建修地方廟宇為例,落成時會舉辦慶成醮,醮典的第一科儀就是「牽龍入宅」。科儀主要分為三階段,包括上山「牽龍入宅」、宣行「安龍送虎」(制煞)和「入胎安座」,限於篇幅就不詳述。另外有類似的「安龍謝土」科儀,其中核心思想不同,有機會再談。     

「牽龍入宅」科儀,目前較容易看到的就是辦廟會活動時的大米龍,其實這科儀在傳統客家習俗中是不公開的,有的只有當屆的宮廟委員或村里屬龍的男性才能參與,有的在深夜子時才能牽龍,各有不同限制。從中可見客家人對於自家風水龍神的禁忌,早期更只有寥寥的文字記錄,造成客家龍神信仰的傳承困擾,讓許多的客家地區漸漸忘了自己的文化精神。早期深夜的牽龍隊伍需要擲竹管火把,從山上下來就彷彿是條活跳跳的大火龍,這也是部分客家耆老的共同記憶,我想那是相當撼動人心的。

「牽龍入宅」科儀經過入胎安座之後,會在廟宇或家族伙房留下祭祀龍神的香座與(有龍井的)化胎,成為客家建築裡的龍神信仰元素。配合天公爐,可以看見傳統客家族群的神靈系統,是更直樸的反應客家人想要建立天(神)、地(龍)與人合一的和諧狀態。

地方藉由科儀與公開活動可以凝聚大家的向心力,我們也藉由理解背後的思想來認識客家人的精神世界,這樣的客家文化是相當具有深厚的內涵與鑑別度,希望所有朋友能用更高的眼光,更寬的心胸來認識客家的浪漫與靈性。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