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石岡青農黃旭漳,去年獲得臺中市優質高接梨果品評鑑競賽第二名,現朝著梨子無毒與其他農作有機的方向努力。
十年前眼看辛苦務農的父母年紀漸大,旭漳毅然辭去新竹科學園區的工作,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回到石岡,與父母一起種植高接梨。
他說,剛開始幫忙父母照顧高接梨園,由於有父母的技術指導,他還沒意會到農事的困難,而好景不常,返鄉半年後,父親突然過世,讓他面臨技術斷層,才驚覺原來父母就像天一樣頂著。於是,他下定決心好好打基礎,舉凡農改場、毒物所的課程,只要關於梨樹栽培、病蟲害、用藥的相關知識,他都去研習,「關於農藥知識,我現在還有證照,可以賣農藥哩!」他開玩笑地說。他表示,多年生果樹真的很難避免用藥,一次毀滅性病蟲害,若造成果樹死亡,不只重種需要好幾年時間,更賠上了多年投資在果樹上的成本,因此,他的作法是幹脆好好學習用藥知識與安全,讓自己可以更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限度,也可以讓自己避免農藥危害的風險,當然,他也不斷累積知識,先朝向無毒水果努力。
而這項知識,目前也逐漸成為他面對氣候變遷的籌碼,他說︰「像今年的高接梨,遭遇暖冬,最近降雨不斷,問了石岡地區同樣栽種梨子的果農,大家都無不苦哈哈,然而大雪山方面,卻每個人都說收成不錯,極端微氣候,也造成山城區同樣作物,卻有好幾樣情了,而每個農民的栽培方式,也沒有了準則。」因此,他目前決定將用藥知識配合石岡在地氣候,綜合評估合適轉作的作物。
今年他廢掉部份山坡地梨園,試種百香果,不施用任何農藥,紀錄病蟲害,今年的實驗,讓他見證了荔枝椿象的可怕,他說:「今年種了四分地的百香果,大概只能送給自己和親友吃,但至少,我大概知道如果要轉種百香果,大概會面臨什麼樣的病蟲害、好不好顧、成本等問題。」而他優先廢掉山坡地梨園,也是因為梨子需要大量人工,山坡地農作效率較低,相對於平地梨園,人工成本高,根本已經不划算了,若再加上天候問題,山坡地栽種梨子,投資風險太高。而他也表示十分謝謝石岡農會,引進「農業技術團」,不只舒緩季節性缺工問題,也降低了部份人工成本支出,而更重要的是這些農業師傅也會教導更多農業技術與更有效率的收成流程。
而在通路上,他以直銷作為優先,目前此部份出貨大概佔了五成左右,只有次級品,或者中秋前後,梨山梨子準備出貨前,才會全數銷往傳統行口販售,而他也期望未來與石岡青農聯誼會的青農一起努力,建立屬於石岡的產銷整合平台,不只建立品牌,也降低產銷成本。
十年下來,雖然不後悔返鄉,而且很珍惜返鄉後,陪伴父親生命最後半年的時光,但他表示,返鄉接手務農,已經不比從前,尤其面對氣候變化與通路,十八般武藝都必須慢慢上手,舉凡栽培技術、用藥知識、農業設施維修、水電…,只要學會的越多,就能越省成本,那麼從農的籌碼就會越高,而且因為微氣候以及因應自己家果園的面積,甚至必須自己發展出屬於自己合適的栽培方式,像是果園面積大,可能需要面對缺工或者人力成本問題;而相對面積小,則必須考量經濟規模或者謀求高利潤的產銷模式,但他強調,找到屬於自己的利基點,土地與果樹絕對會回饋給你返鄉該有的生活所需。
他認為,如果有返鄉接手農業的念頭,可以趁早規劃,先從事假日農夫,和家中長輩學習或上課,減少返鄉後學習成本。因為不只出外工作需要技能,返鄉更是,但親情與家鄉土地,卻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