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正
(編者按:東勢較早返鄉青年謝文正,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因家學地理風水淵源,結合科技以空拍來解說,引起學界重視,此次以山城地理風水為例,系列談客家的龍神信仰。)
東勢龍神橋的由來,在《鳶嘴山下的家園》裡,說明當初住在龍形山與石角河中的劉姓家族,為了開墾渡河需要建橋,在圓拱石橋完成後,耆老劉蔭認為,石角地區的學生都須經過這橋到街區上學,建議名為「育英橋」,又當時東勢鎮長廖添進則認為,此橋坐落於日本時期東勢神社所在的龍形山岡旁,提議命名為「龍神橋」,經溝通協調後沿用至今。
從龍神橋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客家人龍神信仰的內涵,這龍神並不是指天上飛的龍,而是山(又稱「山龍神」),以山稱龍除了是客家族群的文學造詣,用中華文化裡的龍,能變化萬千來形容各種形象的山,也是早期客家人對於山靈的認識與尊敬。這種早期普遍客家人都能認識山的能力,到現在除了用專業導覽外,似乎空拍是最好的方式。
此山龍源自於中央山脈,經大雪山、小雪山、鳶嘴山,下降到龍形山時綿延數公里,形如大蟒蛇,如果你沿著石角一路往大雪山向上,左邊那綿延的山體就是。蛇頭降到大甲河畔的東勢河階地形,東勢耆老稱為此龍為「蟒蛇出洞」(蟒蛇在傳說裡是未登天的龍),蛇出洞吐信是為了覓食青蛙,傳說中現在農民醫院前面在日本時期還有塊土丘,就是那隻青蛙,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痕跡。
蛇頭到石角溪與中嵙溪交會的中間這塊地,就是龍形山的神聖空間(吐信區)。這神聖空間紀錄上最早利用的是文昌廟,蛇吐信直盯青蛙,文昌廟就坐落定向在這條中軸線上,後來日本神社直接蓋在龍頭上,戰後在劉江性醫師的主導下將日本神社舊址改建「東勢工業技術學校」(東勢高工前身),另東勢國中遷移至現址,據說也是劉醫師主導。
冥冥之中東勢龍形山的神聖空間裡有文昌廟、舊東勢高工與東勢國中,這正是客家龍神信仰最美的呈現方式,一方面尊重天地神靈(這裡有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與精神世界),一方面期望後代子孫出人頭地(這是客家長輩對後代人的愛)。 所以在這系列文章中筆者將分享客家村裡關於龍神信仰的內涵,包括了宗教信仰、教育體系、選址建村、也包括如何將龍神請到祭祀祖先案桌下方的儀式,最終會回到客家人為甚麼要有龍神信仰這個核心問題上。希望現代人能用更開闊的心胸,與更高度的眼界來看待客家人的龍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