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莉.
古道介於慶西里下水底寮西將寮與東興里上水底寮東興宮後方之間,呈東西走向,為清嘉慶末年間(1816)所開闢,下水底寮因位處低位河階,受河階崖比較高之地形限制,水底寮古道是早期下水底寮聯繫上水底寮間的唯一通道。
水底寮古道海拔高度介於430公尺至481公尺之間,部分路段坡度達30度以上,該古道初為泥土路,後改砌為石階步道,石階中央放置較大的石塊,旁邊以小碎石填補,民國40年代改舖為水泥路,部分路段為階梯。
臺灣光復後,下水底寮與新居街間才建公路,在此之前,下水底寮僅有此古道為聯外道路。日昭和年間(1930年代),下水底寮因水源充足可種水稻,收成後的稻穀,一擔一擔經過水底寮古道,挑往距離下水底寮最近的東興碾米場;臺灣光復前,由外地嫁到下水底寮的媳婦乘著轎子,由轎夫扛著新娘花轎經由水底寮古道,搖晃嫁到下水底,過程十分辛苦;水底寮古道現今為:下水底寮學童往返東興國小上下學時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