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導)中部唯一的客家青獅團第三代魏坤文,在外創業、退休返鄉後,重新組織中斷數十年的青獅團,並推廣製作青獅、客家鯉魚燈,積極推動客家民俗技藝活動。

41年次的魏坤文說,民國三十年代,祖父魏木生在東勢開設國術館、成立客家青獅團,那時候因為橫貫公路開發和大雪山、八仙山林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落腳定居山城,來學舞獅、練拳的漸多,除了習武健身也可多認識一些朋友。

他回憶說,從小就跟隨家人舞獅、練拳,八歲起每逢農曆新年都要和團員一起出去舞獅,直到高中畢業。他七年前退休,回東勢定居,覺得客家青獅再不傳承,將失傳了,於是與五叔魏江耀共同傳授,常年性推展客家青獅製作和獅藝,每星期五晚上七時至九時,在東安里活動中心開班授課,指導鄉親舞獅、流民拳、棍法,目前有30位團員。

魏坤文解說客家青獅與一般舞獅不同的地方,他說,客家青獅獅頭略成正方體,凹凸分明,額頭上書寫「王」字,代表萬獸之王。蓋頭上印太極八卦圖,有與日月星辰相融、與山河大地相應的說法,兩旁北斗七星火焰圖,面頰兩邊各畫琴、棋、書、畫、蝙蝠……等,有晴耕雨讀、消災解厄與自然和諧的意思。

他配合現代材料,教導青獅獅頭的製作,以黃土為模型,使用牛皮紙、內襯衣布,一紙一布,三層紙二層布,共分五層結合製成,團員也都已學會,教室兩旁展示了團員的成果。

談起大埔客家鯉魚花燈的製作與舞動,魏坤文說,他大女兒嫁到香港,四年前透過女婿的嚮導,在香港和深圳的交界沙頭角村,找到大埔客家民俗技藝工作者陳先生,說明來意,陳先生樂意指導他製作鯉魚燈,也教他如何舞動與配樂。 今年元月,他與地方人士創立的「臺中市客家民俗技藝發展協會」,向臺中市客委會申請「鯉魚燈製作暨鯉魚燈舞研習營」,為期22天,共製作了12件鯉魚花燈,並指導舞動,將於9月26日的「鯉魚文化祭」中展現成果,屆時歡迎鄉親前往鯉魚伯公廟前廣場觀賞。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