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銘.

前言︰

說起岐阜縣飛驒市古川町,鄉親們對於它可能十分陌生,但說起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君の名は)》,也許大家就會有印象,而該部動畫場景很多則取材自此地,而對於社區營造的朋友而言,此地絕對不陌生,自2001年從公視《城市的遠見 古川町物語》節目至今近20年,古川町仍是社區營造的經典案例,然而古川的社區營造卻已經有五十餘年的歷史。

在上個世紀日本工業高速發展的年代,古川町的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穿越古川町中心而過、寬度僅1.5公尺的瀨戶川也難倖免於難,成為一條臭水溝,1968年,地方報紙《北飛時報》發起向瀨戶川放生鯉魚的活動,由此動員居民一起合力清理水道。居民不再往瀨戶川裡排放污水和丟棄垃圾,而是悉心經營生活空間並且引以為榮。隨著原來污濁的臭水溝變成美不勝收的親水空間,水道周邊的環境美化也順理成章地展開,水道兩側的步道、小橋、欄杆、座椅也被整理得美輪美奐。直至今日,瀨戶川有數千尾鯉魚悠遊其中,周旁綠化優美,步道宜人,成為日本聞名的魅力街道。

全町動員的「河川清理運動和鯉魚放養計劃」,讓古川町的居民認識到可以依靠社區營造的力量大幅改善周遭環境,並使居民與公民意識成為景觀環境的營造主體,甚至,當1992年,町內有外來業者興建一棟超過3層樓的旅館時,旋即引起了對小鎮風貌保護的激烈討論。三年之後,各方達成共識,小鎮頒布了《景觀保護條例》來規範風貌︰原則上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過古川町三座寺廟,建築物、招牌、街燈等都避免使用高彩度的原色、儘量節制裝飾,特別是位居中央的歷史性街區,到處都保留著這樣優雅的氛圍。

照片說明︰古川町瀨戶川 自1968起,地方報紙《北飛時報》發起向瀨戶川放生鯉魚的活動,由此動員居民一起合力清理水道,居民不再往瀨戶川裡排放污水和丟棄垃圾,而是悉心經營生活空間並且引以為榮,成為日本聞名的魅力街道。(照片提供︰古川町觀光協會)

全町居民動員而形成由下而上的一股強大力量,是本次古川社造見行最主要的重點,因此透過以古川町社造為博士論文主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生詹栩茵小姐牽線,而有了這次的自費學習之旅,同行者包含澎湖深耕工作坊王貞儒老師及社造夥伴、新北三峽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台中市政府客家委員會葉典翰先生、文化部全國社造大會承辦人員楊婷雁小姐等個人或團體,一行人除了參與當地「三寺巡禮」祭典外,拜訪當地居民領袖,包含有︰飛驒市都竹淳也市長、飛驒市農林部林業振興課竹田慎二先生、地域振興課中村篤志課長、古川町社區營造大老村坂有造先生、結合在地草藥與手繪同好而形成的非政府組織團體「飛騨市薬草ビレッジ構想推進プロジェクト(飛驒市藥草推動小組)」,以及以在地導覽行程作為主要營業項目的古川里山公司─株式会社美ら地球等。

之一︰飛驒市都竹淳也市長

當我們還在前往桃園機場路上,飛驒市就傳訊息告知說,淳也市長想先了解我們台灣一行人分別來自哪裡?可否有家鄉的簡介?想問的問題?以及想從飛驒古川了解些什麼社造經驗…一連串的問題,甚至還跟大夥兒說,因為當天接下來的行程還有「三寺巡禮」開幕儀式,請不要「太官方」的應酬,各位來就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未踏進日本,這種「直球對決」式的討論,讓我不禁對於這位未見面的市長感到好奇,以下則是市長針對我們一行人相關的問答︰

問︰古川祭典時如何讓年輕人有動力回鄉參與?

答︰對於古川人,祭典是從小耳濡目染的,歷史最悠久的古川祭已經有400年的歷史,從小看著大人們進行祭典的孩子們,即便長大離鄉工作,所以一到祭典活動時,時間到了,就像是鮭魚洄游那樣自然。

而另外一個重點是,古川人對於離鄉的孩子們,不管他們離家多久,都不會對他們以「離開故鄉的異鄉人」,或者以「倦鳥歸巢」來看待年輕人,反倒是以「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狗窩」的心情,讓遊子們感受到古川這個「家」的溫暖,因此,當祭典即將舉辦時,「回家的動力」反而是最濃郁的時候,甚至許多外地工作的年輕人都會特別請假回來參與祭典。

研究古川的栩茵老師事後補充說,其實古川祭典是分工十分綿密的,在古川,總共有九座「屋台」(類似台灣的神轎),每座屋台都有負責的「台組」,祭典時屋台在町內遊行,就像「繞境」一樣,遊行時每一座屋台的隊伍大約有450人,還要再加上50人左右拉轎、演奏,所以每一座屋台就差不多需要500人。除了九座屋台外,還有氣多若宮神社的神輿(神轎)、旗隊、樂隊、獅隊…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一次祭典需要動員的人數超過5000人;而在「起太鼓」時,坐在太鼓之上的人,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個台組中,對於古川有貢獻者,才能坐於太鼓之上敲擊,有一次,她參加一個台組會議,由於坐於太鼓的人年事已高,其他組員就建議他是否可請兒子代勞,然而卻被他一口回絕︰「他貢獻古川的程度,還不夠資格擔任這個工作。 」

而從祭典也可以看出古川人專屬的光榮感,栩茵老師笑稱︰「所謂的古川精神,就是一種驕傲和愛面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更是。」不只「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旗」被放在僅次於太鼓之後,每個台組所屬的人們更是對於自己台組的各種細節,都是慎重執行,深怕丟了自己台組的臉,同時,為了辦好整個祭典,卻又必須同時和其他台組溝通協調,彼此競爭又合作,造就了十分細緻又綿密的人際關係,因此,整個祭典在準備到舉辦,幾乎人人動員,回歸居民自發性辦理祭典大小事的榮譽感,這就是「古川精神」,居民參與與榮譽感,十分值得山城重要的祭典─新丁粄節重新思考,究竟我們的節慶是為了觀光,還是為了居民自己本身,所謂的「越在地,越國際」,應該是以居民本身文化基礎,透過居民參與點滴塑造起來的榮譽感造就起來的。

照片說明︰古川祭「起太鼓」儀式(提供︰古川町觀光協會)
照片說明︰古川町「三寺巡禮」祈福儀式(筆者攝)

因為「古川精神」,不管年齡,人人是斜槓!

這種「古川精神」,也是我們在此三天半的時間裡,一直被感受到的,先是淳也市長跟我們說︰

「脫掉市長頭銜,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飛驒有趣的導覽人員喔!」

這句話,從一個地方首長口中說出來,真的蠻震驚的,但想想如果地方首長能對自己的地方如數家珍,似乎同時也代表著市長腦子裡對於在地人地產資源能充分的了解,而這也是地方創生或發展最基礎的養分;而即便人口少又老化,他們為了提供我們最好的服務,我們在不同地方,都碰見熟悉的臉孔來招待我們︰像是連日來,我們的早餐在不同店家用餐,但招待我們的,卻是同一位伯母,即便在當地最高級的溫泉會館懷石料理,也仍然是她,讓我們倍感親切;而最後一天載我們一行人前往車站的司機,一見到他,也讓我們驚訝連連︰這不是在街上販售在地酒廠清酒的酒店老闆嘛!

以他的身份,若當起我們巴士司機,可說是大材小用,但古川人們面對顧客的服務,就如同他們對於祭典那樣用心,為了補足人力缺口,他們不分年齡,都願意轉換身份,做不符合他們「正職大老闆」的工作,而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提供很好的服務,讓我們感到舒服而願意再來古川,雖然,他們都口裡笑說︰「我只是出來打打工啦!」但從溫泉會館開往車站,短短的幾分鐘路程,這位大老闆「司機」卻先是問我們發車時間,在得知充裕的時間,就緩緩將車開入聚落內,讓我們陷入「人還沒離開,就開始懷念古川的氛圍之中。」

而走進市長室與接待室,所呈現的絕對不是制式化在地風景印刷輸出,而是在地居民的貢獻,滿牆書法與毛筆繪畫明信片,都是來自古川「繪手紙同好會」婆婆媽媽們的創作,市長說︰「這些媽媽自己成立的社團,在祭典時,會幫忙燈飾手繪圖案,甚至去年還手繪一幅歡迎大圖,讓我們掛在飛驒古川駅內。」

而不僅如此,在地企業部份的行銷DM或文創商品,他們也樂意協助繪畫,也成為在地一項特色。婆婆跟我們說,他們熱愛繪畫,所以聚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興趣行銷古川,他們感到很光榮,所以只要在地企業有需求,他們樂得協助繪畫,甚至製作成商品販售,再再顯示身為古川人的光榮感,而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這種把「老有所終」轉化為「老有所用」的斜槓人生,似乎也一直存在在「古川精神」之中。

照片說明︰市長招待室內,古川町「繪手紙同好會」的婆婆媽媽們,為在地藥草推廣組織所繪畫的明信片,已經成為該組織藥草茶最好的行銷文創商品。

問︰「三寺巡禮」祭典都會用到「雪蠟燭」(以雪製成的大型蠟燭),但我們發現今年都還沒真正下雪,氣候暖化對於祭典、甚至是居民生活或在地作物有無直接的影響?而市長您如何因應這一類的問題。

照片說明︰古川町「三寺巡禮」開幕式由市長主持,背後則是雪蠟燭(筆者攝)

答︰說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一時還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笑),不過就誠如第一個問題所述,古川祭典的核心,是居民參與的榮譽感,因此,單單暖化雖然可能會影響「雪蠟燭」的製作,但完全不會影響祭典的細緻度與精彩度,祭典是基於人心所發起的,因此對於祭典倒是沒有很大的影響;至於作物,飛驒有名的產品,像是飛驒牛、飛驒米、蘋果、水蜜桃,目前其實影響也不大,倒是米,反而因為暖化,近年豐收了呢!(笑),偷偷跟大家說,這些產品我才覺得是日本第一,像是蘋果,要不是我們這邊產量較少,內銷都不夠,不然,其他地方的蘋果才無法立足呢!不過這個問題,倒是接下來我們公部門必須去正視的,希望我下次能很完整跟大家說明我們的因應策略。

而接下來幾天,我們確實發現氣候暖化對於在地產業的影響,像是以在地導覽的里山公司─株式会社美ら地球社長山田拓先生,就表示地球暖化,使得他們推出的許多導覽遊程,大受影響,像是今年「探訪飛驒雪地森林」,就都無法成行,也許下次造訪,淳也市長真的就馬上向我們提出他的因應策略。

而說到飛驒米,也可以看到他們對於友好都市的體貼。走進市政府,迎面而來的是熟悉的媽祖神像;市長室上頭還掛著姊妹町嘉義新港鄉手作打造的交趾陶片,甚至街角公園,還標上了嘉義新港的方向與距離。原來早在1994年,透過文建會(文化部前身)安排,兩地就透過新港文教基金會做社造交流,20餘年不間斷,在2017年正式締結姊妹市,而當時飛驒市也將在地釀酒米種飛驒譽酒米帶到新港種植,生產稻穀並帶回飛驒酒廠釀製,成為友好之酒「朋」。

延伸閱讀︰新港鄉與飛驒市締結週年https://tinyurl.com/tlblxk8

問︰動畫片《你的名字》暴紅之後,飛驒市也因此多了不少朝聖觀光客,而三年過去了,觀光潮有沒有因此減退了?而您有沒有新的計畫或策略,來帶動在地光光?

答︰動畫片《你的名字》取材飛驒的許多場景,確實帶來了觀光潮,到目前為止觀光人潮趨於穩定,變化不大,而這部動畫片確實讓我們有了啟發,所以未來若有國內外導演來飛驒取景,我們也會十分歡迎並協助拍攝。

問︰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而飛驒市的地方創生如何推動的,是否可以給我們您的經驗分享?

答︰

「地方創生,最重要的基礎是對於地方資源的了解。」

關於地方創生,其實就是以在地資源(人、地、產)帶動地方活力與動能,加上觀光客就是我們主要的飛驒經濟來源,因此公部門在此扮演的是基礎資源盤點的角色,就如同上面所述的,「脫掉市長頭銜,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飛驒有趣的導覽人員」,因此公部門對於在地資源越有所了解,就能作為地方創生推動策略的後盾,以兼顧經濟發展與在地文化的方式,去發展地方創生。

如果沒有在地基礎資源的盤點,就像是植物少了沃土,沒有文化的根,其實是很虛的,所以接地氣,是最重的的功課,而這部份,古川人們透過祭典(古川祭、三寺祭、狐火祭,尤其古川祭已有400年歷史,已於2016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繫彼此的感情,人人參與其中,讓居民尤其年輕人從小「耳濡目染」,因此古川的人們,其實人人都對於自己的地方資源都有一定的了解,而「耳濡目染」並非單純教育而已,更重要的就是融入生活之中。

所以他目前一直在古川推動「環境博物館」(生態博物館,又稱環境博物館,是在原來的地理、社會和文化條件中保存和介紹人類群體生存狀態的博物館。最早由法國博物館學者瓦寅在1971年格勒諾布爾舉辦的博物館會議中提出,其概念包括「人」及「生活居所」或是「環境」、「地域」,並加配合居民的參與,以傳達自然環境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與社區共生息,讓飛驒的居民都成為在地的解說員,實現家家是博物館,人人對在地資源也都能十分了解,地方創生的推動有了這樣的基礎,就能蓬勃發展。

為了推動這個想法,在飛驒市役所內,特別聘請案內人員,設立統一窗口,協助到訪民眾安排在地導覽解說員,原因是除了維持導覽品質,讓居民可以不用在導覽解說過程中,額外再接電話影響導覽品質外,同時也減輕居民的負擔,營造讓人人可以樂意成為解說員的氛圍。

而他也舉例說,因為我是導覽員,所以我知道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位於飛驒市神岡町地下深處,原本屬於平常都不開放的「資源」。然而,我上任後,就推動和東大合作,經曲把部份的設施開放,成為富涵育教娛樂的景點;也例如廢棄的鐵軌資源,規劃結合單車,成為單車鐵道;而至於山林資源部份,雖然二次世界大戰後,飛驒缺乏大徑林木,使得擁有全日本木匠人口密度最高的古川,即便有精湛的木匠職人,卻有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但他指示市政府林業振興課,與東京兩家公司籌資,共同成立了地方創生公司「熊在飛騨的森林裡跳舞」(Hidakuma,飛騨の森でクマは踊る),選擇從小徑闊葉樹開始,媒合全球木藝設計師來到古川,針對小徑闊葉樹以在地木匠工法,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目的是希望以經濟動能及全球業者的協力,把木匠眼界提昇,同時讓工藝得以傳承,此外,這間公司雖然主要營業項目為以小徑木開發的傢俱為主,但從種樹到傢俱誕生,透過資源盤點,就可發展成為相關產業體驗行程,像是讓遊客在森林里呼吸、聞聞樹木的味道、利用木匠使用的器具製作簡單的飾品…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體驗的文化財;祭典則更不用說,全年度的三大祭典中的料理、服裝、生活展示..只要人人對於在地資源越了解,就能發展很精緻的地方創生產業。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