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明

農村本來生活是充滿愜意、慢活的生活型態,本來就是以勞力密集,在戰後嬰兒潮農村的勞力注入了勞動新血,台灣農業產值不斷提升,有了豐厚的經濟能力就能讓孩子們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由於勞動的密集,農忙得季節大家互相幫忙,就產生換工或交工的機制,收割稻子大家先幫你家收割,然後換第二家,你幫人家多少勞力,大家也還你多少勞力,就解決了勞動密集的問題。後來也因為耕作面積各家有所不同,也有大小工的問題,漸漸大家也做了些調整,大公抵大工、小工就抵小工,不夠抵的部分就以工資的方式支付現金。

工業商業時代來臨了,農村的生活步調也隨著緊張起來,時代的進步很多勞動力也紛紛被機械所取代了,年輕人也紛紛往外面的世界去探索,找工作就業,有了穩定的工作,足以娶妻養活家計了,就不再回到農村用辛苦勞力賺勞力錢,農村缺工的問題就漸漸浮上檯面來。

國家努力建設交通設施,台灣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粗重的勞動工作,國家只能引進外籍勞工協助國家建設和民間企業所需的勞工,也相對影響了台灣年輕人的就業機會。這些外籍的勞工們也會利用假日到農村來非法打工賺取更多金錢供家鄉的溫飽或慰勞自己有足夠的消費能力,所以梨山就有大量的非法移工在山上工作,相對也解決梨山生產人力的問題。

平地的高接梨更是勞動密集,農村的生活甚麼時候變得緊張兮兮了?在短時間的季節裡要完成季節性的階段工作,所以就不是換工就能解決勞力問題,本來可以換工來排定工作時程的,就這樣有了次序先後的問題,前後的氣候條件會影響嫁接成果,所以誰要排在前面接?就是個可以討論很久的問題,所以喬不攏、擺不平,只有放棄換工改由各自努力或自行找工請工,有時搶工就會有工資競爭的問題於是又破壞的工資行情。

外籍的配偶學習能力強,幾年後就會上手,還會聚集同鄉協力往外嫁接代工賺錢,年輕技術俐落有效率,由於大家缺工心切,爭相預約排定時程,造成搶工,有工有技術者會有拿翹心態在所難免,這種話題就會經常被提出來討論。

我想以減少面積以自己負荷得了的勞力範圍,做精緻的農耕方式,傭有較多農地的農友或者以耕作不同品項,勞力不互相衝突,可以避開勞力不足又可以分散品項市場價格風險。留下更多時間可以休閒,可以充實農業知識,可以思考如何行銷建立通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尊嚴的農夫。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