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明

農村人力的老化,尤其以東勢山坡地經營高接梨更需要用體力,一輩子務農養一群孩子長大受教育,如果還有餘力還想為孩子蓋一棟房子,於是拚著老命省吃儉用就是為了孩子,爭氣的孩子在外面打拼有穩定的工作,必定是不會回鄉務農,古早人說:聰明的孩子就要讓他念書,有機會就要謀個一官半職,起碼當個公務員就有個穩定的鐵飯碗。如果是比較憨厚的孩子,只能留在農村務農,留在身邊好照應,往往這個孩子就是照顧你到老的孝順兒。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憨厚的孩子應該去當公務員,安分守己不出差錯,當個乖乖牌,最起碼穩定收入養家活口總沒問題。如果農事家業有需要傳承就必須把聰明的孩子留在農村,農業需要頭腦精明的人,才能把作物和土壤的關係弄清楚,把病蟲害和氣候,土壤和肥料的關係,植物的生理,生長和結果,整枝和剪定,農民和市場,這種錯綜複雜的學問必須融會貫通,這哪是一般頭腦能夠勝任的工作。

但是現代人不懂,總認為孩子回鄉工作,就是外面混不下去才回來依靠父母親,以其這樣沒尊嚴地回來,倒不如就在他鄉混口飯吃,誰知道好不好,年節回來還是衣錦還鄉之名。

有些家長放不下,掌握住經營大權,資金放不下,孩子要錢只能拿零用或者少許的花用,年輕人沒有金錢自主,也沒有工作自主,更遑論經營自主,孩子沒有成就感,沒有尊嚴,過不了多久在朋友的吆喝之下,放下農業不做又重回都市工商業也不見得成就,但又是讓家長老牛苟延殘喘,拖著老命失望地重拾工作,殘留一片江山後繼無人。

老人家要放得下,全權就由孩子去經營,鼓勵參加社團,加入農會團體,組織年輕人的研究團隊,有伴就有膽識,年經有年輕的想法,目前主要市場還是年輕人主導著,可以建立共同品牌,共同選果共同計價,共同創立通路或合作社。

能夠有足以支撐他的收入,就能留下他,老人家可以投資他或者獎勵他,由老人家當董事長以公司的型態來經營,每個參與農場工作的家人都有一定的薪資收入,再以收入的百分比發給經營人當獎勵金,賺愈多分得獎金就愈多,老人家掌握住自己的養老金,也讓年輕人能夠賺錢、存錢、娶妻、生子,我們的產業就得以延續了。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