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銘.


參訪飛驒市役所農林部林業振興課談林業地方創生

飛驒地區位於日本列島中央位置,四周被山與森林環繞,在公元 645 年,日本進行大革新,推行一連串社會政治改革,向人民抽稅。由於 飛驒缺乏農地,人民沒有足夠的米穀物或紡織品等等可以納貢、抵納 稅務。 「沒有貢品提供,退而求其次,提供人力也行吧!」

於是,飛驒地區每年派出不少人民當工匠到京都、奈良等地建造宮殿 或寺廟等木工建築作業,來抵銷稅務,這些工匠從中磨練出精湛木雕 工藝,並把這些技能帶回飛驒世代相傳發展,慢慢地飛驒就變成著名

的「工匠之都」,飛驒地區也有著「小京都」別號,木匠密度成為全 日本之最,而且技藝非凡。

而走在古川町,每棟建築物屋簷下都「雲飾」雕刻,每個雲飾雕刻都 有這不相同設計,這是木匠的「簽版」,也代表著對於自己手藝的信 心,飛驒古川木匠人口密度,更是日本之冠。


圖說‥漫步古川町,每棟建築物屋簷下的「雲飾」雕刻,都分別屬於不同木匠的圖騰設計,使 得人們只要看到這些雲飾就知道是哪位工藝師的作品,形同他們的簽名與對於自己建造的簽名 (上)。雲飾近拍,根據統計,目前古川的雲飾造型,就超過 400 種之多(下左)。古川的指 示牌,也以雲飾作為造景(下右)。(筆者攝)

然而,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飛驒市林木資源就如同日本其他地區一樣, 只剩下小徑闊葉樹(二戰末期,日本被經濟封鎖,石油缺乏,而大型 針葉樹因富涵油脂,都砍伐用於建造飛機與飛機用油;戰後為了重建, 更需要這些木材,導致林業資源缺乏),這些林業資源,由於樹徑太 小,無法有太多的應用,使得即便擁有「木匠之鄉」的飛驒地區,即 便在木材市場需求量大的日本國內,也因為木匠也不知道如何使用這 些小徑闊葉樹製作商品,無法施展拳腳。而這些小徑闊葉樹,往往只

能作為製造和紙、粉碎當作燃料或發電之用,經濟利用率十分低廉, 稱斤論兩的樹材,賤價消費更無助於地方經濟發展,而若等待樹木長 大則曠日廢時,木匠工藝則隨著木匠老邁,面臨無法傳承木藝的危險。

因此,飛驒市以林業振興作為地方創生策略,則必須先吸引木匠使用 這些小型闊葉樹,以在地工藝結合當代設計,提高產品經濟價值,才 能解決上述的困境,然而雪上加霜的是,飛驒地區屬於鄉下地方,並 沒有設計相關的大學,更遑論就近找到木藝設計的業者。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 2015 年,飛驒市役所農林部林業振興課找來東 京的兩間公司 Tobimushi、loftwork,各出資比例分別為 32.5%、13.5%、 54%,以資本額 1 億 5000 萬日圓,合資成立地方創生公司「株式會社 飛騨の森でクマは踊る」(熊在飛騨的森林裡跳舞(Hidakuma))。

公司成立之後,他們直接放棄了與大學產學合作的想法,反倒是將觸 角伸向國際,由市役所向日本中央申請了 4,000 萬日元地方創生補助 經費,改造古川町當地一座二層樓閒置老建築,成立第一間「FabCafe」 實體場域,作為吸引全球木藝設計師長駐在地,方便他們和在地木匠 以精湛榫接傳統工藝,一同合作開發商品的空間。

因此,這個場域 1 樓,主要提供三餐之用,而旁邊則是木藝小型工廠, 讓設計師與在地木匠就近討論「如何以在地工藝使用小徑闊葉木」開 發高經濟價值商品,向我們一行人簡報的林業振興課竹田慎二先生舉 例說‥「像是這個給貓使用的貓塔,整體外觀就是由國際級木藝設計 師設計,並以在地榫接技術製作,它的售價就達到 100 萬日元,與原 先秤斤論兩的用途,可說是天壤之別。」

而 FabCafe 的 2 樓則是提供設計師住宿之用,在沒有設計師進駐的日 子,更可提供遊客食宿與在地木藝體驗之用,絲毫沒有浪費,而成立 至今經營 5 年,已經呈現打平狀態,除了和全球設計師開發自有商品 外,現也接受全球木頭商品公司委託,以在地工藝與林業資源開發更 多商品(ODM),讓在地資源(小徑闊葉樹)以在地工藝(飛驒古川 木匠榫接工藝)結合國際(全球設計師)而站上全球舞台,因此在國 際據點部份,除了飛驒古川外,更還有東京、京都、台灣台北、香港、 西班牙巴塞隆納、泰國曼谷、法國圖盧茲、法德瑞士交界的史特拉斯 堡與墨西哥蒙特雷等 13 個地點。

而目前飛驒市役所雖身為地方創生公司「飛騨の森でクマは踊る」的 大股東,但卻完全沒有干涉該公司營運,竹田慎二先生說‥「站在市 政府公部門立場,是創造永續資源」,因此,他們使用第二筆來自中 央地方創生 4,000 萬日圓補助經費,主要工作是盤點飛驒古川的森林 資源,包含樹種、種植面積、樹齡、視砍伐狀況造林等工作,目的是 提供該公司源源不絕的林業資源。」他強調,在地資源盤點十分重要, 公部門要做好這項工作,讓該公司可以永續經營,使得在地木匠技藝 傳承有強而有力的後盾。

透過了竹田先生的介紹,讓我不禁想想東勢,它曾是昔日的三大林場, 也曾經造就東勢成為木藝之都,多年來,也很多人說‥「東勢沒有大 學,所以沒有發展」,但在飛驒古川,他們卻是乾脆成立一間地方創 生公司,利用地方創生補助整理閒置空間,讓全球各地設計師與在地 木匠,一同創造高價經濟,結合地方工藝(人)與地方資源(地)讓 產業可以創新與延續(產)。

而我也很認同市政府以地方資源盤點作為永續發展的後盾,少了這些 人文地產盤點脈落,如同沒有根一樣,淺盤式的地方創生並沒有辦法 永續經營,而從古川歸來不久的年初二深夜,筆者拜訪的昔日東勢造 林業的耆老劉火榮先生,言談之中,問出許多適合東勢種植、長得快、

又適合製作家具的樹種,有了樹木資源,也許才是東勢林業再生的基 礎,而東勢高工還有全台很特別的家具設計科,目前筆者已經著手媒 合傳統造林與該科系。

「我們何不從造林老前輩開始,用廢棄農地造林,種植適合東勢生長 樹種,讓造林在地知識可以傳承,同時以此為起點,讓家具設計從種 樹、了解樹開始,讓山城林業與木藝再生,甚至結合客家與原住民木 藝,我們可以打造很多不同,而若能再邀請國際設計師一同參與設計, 增加附加價值,東勢林業也許就有了新的面貌。」

若您有興趣一起造林或者參與,甚至知道山城地區的木匠耆老,不妨 可以透過《山城週刊》聯絡筆者,讓我們一起試著振興山城林業而努 力。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3 月 13 日